编者的话:专业、责任、幸福、传承,这四个词构成了功承独有的组织文化。用精专的法律水平,回应客户的信赖;用恪尽职守和高度的责任感,回报客户的信任。传承知识、传承文化,功承愿为此知而行之。
择一生事业之时,他们为何选择成为律师?择同袍伙伴时,他们为何选择了功承?在一个春风带雨的午后,我们在功承二层舒适的咖啡吧里,就这个话题开始了与邀请到功承三位合伙人的愉快对谈。
那一刻,我坚定要成为一名律师
关春艳
律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初入律师行业:高考那一年,因为一位亲人的意外死亡,我发誓要学习法律,去探求我对亲人死亡的疑问。1994年7月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九台县的律师事务所工作,那时候的律所还是司法局下属的事业单位。1995年我参加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成为九台历史上第一位女律师。
执业后,我从接手的一个个案件中,体会到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职业幸福。
专业方向的形成,并不是从执业一开始就确定的。
还记得当年坐着吉普车下乡取证,一个人深入工地查找证据线索;参与全民所有制租赁、承包经营等第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师从恩师全国首批十佳律师之一王海云老师,专门从事刑事案件的诉讼实践代理;参与金融不良资产债权处置和清收;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参与国有企业集中监管、全面所有制改革和厂办大集体改革、参与双百国有企业混改上市、公司新设与并购重组、平台公司转型、国企合规与风险管理研究和实践;参与国企三年行动方案落实研究;参与政府国企重大投资项目法律服务;担任诸多行业破产清算与重整管理人等等。
在多年的司法实践中,随着业务类型的不断增多以及对市场方向的判断,逐步具备了专业化条件,才逐步从多元化、万金油式的传统律师转向了专注于国资管理和破产专业领域的执业定位。
“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是我的原则。不应付、不糊弄,真诚去对待每一个当事人的信任,“成就他人,提升自己”,是我最大的执业荣耀与收获。
张晓阳:
有过迷茫,但积累的法学功底终会发挥巨大的能量。
研究生毕业以后一直在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后同学聚会时有人问起,为什么没做律师呢?我也开始思考,是否要走出舒适圈了。当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从一名助理律师做起。
刚进入行业的前半年,我意识到法学实务和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我是法学科班出身,又做了这么久的教学工作,我以为有了这些经验,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应该是水到渠成,但我发现我错了。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固然可以让法学功底更深厚,但在法学实务上,我却找不到思路。我甚至觉得刚刚毕业的年轻人都比我做得更好,这让我压力山大,也很迷茫。
于是我拿出不服输的劲头,开始一点点地从头学起,反复实践打磨。时间并没有辜负我的付出。现在的我,感慨于多年积累的法学功底终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给予我丰足的收益。
我当年的问题,也是现在很多法学毕业生要面临的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现在法学院的教学工作中已经注重了实践课程的添加,比如模拟法庭、案例分析,另外也有很多像功承这样的律师事务所,以自身优势打造如“明日律师”“功承杯”等法学实践竞赛项目,不断培养和锻炼法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兼有大学教师和律师双重身份的兼职律师,我由衷地为现在的法学生们高兴。
王艳梅:
如何跨越理论学习和实践的鸿沟,成为我任教后期感兴趣的课题。
我的专业是民商法学,侧重于商法方向,在教学科研这条道路上越前行,越发感到自己的不足与浅薄。“法学院与法院之间的路有多远”成为了法学学科专业发展的“钱学森之问”,如何跨越理论学习和实践的鸿沟,成为了我任教后期感兴趣的课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强化和提升自己的实践指导能力,我开始担任兼职仲裁员接触法律实践,同时从2010年起我参与到了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实践教学改革中,自此后几乎把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了这个方向。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2015年结缘功承律师事务所,从合伙人到律师,他们成为我对在校学生进行实务课程以及模拟法庭竞赛改革的大力支持者和坚强后盾。这个组织的理念价值以及每个个体的鲜明个性,都强烈的吸引着我。2021年,我选择在这里开始了我的兼职律师职业探索。我也希望能把自己在高校二十多年的理论知识和积淀,转化为能量,对功承的发展有所助益。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后来,我转型成为管理者
关春艳:
跨界尝试,以客户为中心,是律师服务的基本要求。
客户中心主义是功承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了解客户和业务,以及以客户为视角思考问题,是律师服务好客户、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的前提。2001年至2003年期间,我有幸受一位优秀企业家邀请,成为该企业的法律顾问兼企业高管。在深度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我开始尝试以企业家的思维和视角思考、解决问题,更加切身地感受到企业的真正需求。这也为我后来自己开办律师事务所,全面负责律所的内部管理和市场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我28年的执业生涯中,有两个重要的转折点。2009年,我邀请几位业内好友,发起设立了吉林格尚律师事务所,将视野投向律所管理之上。之所以选择自己组建律师事务所,也是得益于企业中的历练。当时正值国企改革,政策性破产正在收官,粮食、房地产、信托业、商业领域先后出现了大量的破产和重组。我把握住历史机遇,有幸参与了十几家地方粮食企业的破产业务,并先后承接了泛亚信托破产、长春房地产开发集团破产等。同时正值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重组前,大批量不良资产剥离到四大资产公司,不良资产业务放量,我基于自己多年国有企业破产和不良资产服务的经验,意识到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于是我在格尚所大力推行专业化、团队化之路,并最终确定以破产清算、不良资产处置、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作为律所的主要业务方向。
第二个转折点是2014年,即与功承的结缘。当时我意识到想要真正地实现专业化团队化发展,没有足够的市场和团队规模是无法真正达成的。而传统老板所、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很难突破以个体为主的局限性。2014年,时任吉林省律师协会会长的迟日大主任率先在吉林省内发起了律所的整合和公司化改革。在与日大主任和其他几位同道的深入交流后,格尚有幸参与其中,成为了新功承的一员,我也有幸成为当时唯一的一位女创始合伙人,现在想来仍是心潮澎湃。
张晓阳:
飞人律师的管理秘诀
我们不是飞人,多重身份对我来说也不是压力。因为我不会把时间割裂开,这些身份反而是一环扣一环的相辅相成,帮助我由内而外,不断实现飞跃性的成长。
年轻的律师有时会说,时间不够用,业务和学习成长似乎无法兼顾。我常跟他们讲,把所有鸡蛋平均放在每个篮子里是不可取的,协调好团队、合伙人、律师,设定明确的目标更为重要。当然了,牺牲掉一些自己的个人时间是一定的,比如很多现在大火的电视剧,我还一部都没看呢。
说到管理,带好年轻的律师团队对工作效率是事半功倍的。对于我来说,探索年轻的法律人成长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带青年律师和在学校教学生完全不同。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同学们,要教授他们从会学习到会做事的过渡。青年律师则不止于此,他们还需要锻炼实践思维,每位青年律师都要进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从专业水平到客户维护意识,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律师解决实际问题。
王艳梅:
多面手的进阶秘诀
从根本上,我们都是以法律的研究、运用为职业的人。
其实,无论是什么身份,我们从根本上还是一类人——法律人。
法律人是以法律的研究、运用为职业的人,比如法学学者、法律教师、律师、立法者、司法者、行政执法及监督者等,他们担负着发现、整合、解释、执行和传播法律规则的责任,对实现法的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需要必备一些基本素质。第一是知识素质。法律人必须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功底和精深的法律专业知识,这点毋庸赘言。第二是技能素质,我认为这点更为重要。法律人应当善于以法律思维来处理事情,即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看来,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者都不可能有什么进阶秘诀,像小说里写的那样巧获一本什么宝典或者秘籍然后就成功了。或许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人拥有常人不可想象的奇遇,不过奇遇之前他们是如何努力的,人们可能并不了解。他们也许早就付出了常人没能付出的各种努力,才在机遇来临时一抓即中。法律人的素质都是需要靠艰苦的专业训练和日复一日的积累才能获得,成功的法律人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是把别人用来休闲娱乐的时间拿来学习工作罢了。
关于未来 我想说……
关春艳:
与我的伙伴们继续携手同行。
希望在未来五年计划中,与我的伙伴们继续携手同行,克服经济下行的困难,不断创新业务产品和管理模式,给年轻人更多发展机会,传承客户,传承经验,等待历史机遇,再创辉煌。
张晓阳:
克服困境,稳稳向前发展。
近几年,外部环境包括整个律师行业在内,可谓是变局不断,新模式、新领域不断涌现。未来,我们一方面要紧跟历史潮流,借势而上;另一方面仍要坚守本心,明确战略,稳步前进。
王艳梅:
追求与坚守。
一个工作,如果是集合了你的优势、兴趣(快乐)和对你而言的独特意义,那你一定能坚持下去,这样的工作也值得你追求和坚守。未来,我期望能在我现有的各种角色之间找到平衡,并且实现它们的融合互补。恰到好处,游刃有余,是我对未来自己以及团队工作状态的理想期许。